♪( ´▽`)

忠良淵淑,體通性達。

​【考据】郭嘉到底死在何地?

棒棒

碣石潇湘:

关于郭嘉在什么地方去世,一直想写一篇东西,虽然没有明确结论,就当自己整理资料了。


史料非常简单粗暴:



年三十八,自柳城还,疾笃,太祖问疾者交错。及薨,临其丧,哀甚,谓荀攸等曰:“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



一直以来这个问题有几个典型答案:1. 柳城 2. 从柳城返回途中的某地 3. 易水 4. 邺城。在这里逐一分析一下。


首先看柳城。很多人看到“自柳城还”就直接抢答:“就是柳城!”包括某电视剧也把郭军师的死安排在柳城。然而我觉得柳城是可能性最小的。原因就在这四个字里:


“自柳城


既然都“还”了,那肯定至少已经出发。三国志武帝纪:



(十二年)九月,公引兵自柳城还。……十一月至易水……十三年春正月,公还邺。



所以郭嘉最早应该死在建安十二年九月从柳城出发之后。




那是不是在返回途中的某地去世的呢?


这里就只能猜了。为了探讨这种可能性,我首先联想到记忆中魏书记载过的几个死在行军途中的人物,张绣、王粲、荀攸,荀彧勉强也算,然后又查到了苏则。整理如下:


荀彧



会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因辄留彧,以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太祖军至濡须,彧疾留寿春,以忧薨,时年五十。



荀攸



攸从征孙权,道薨



张绣



从征乌丸于柳城,未至,薨,谥曰定侯。



王粲



建安二十一年,从征吴。二十二年春,道病卒,时年四十一。



苏则



黄初四年,左迁东平相。未至道病薨,谥曰刚侯。



我们可以将郭嘉的死亡记载和关于以上几位明确记载死在行军途中的人物的传记做比较,看看文字上有什么区别。


首先可以发现,以上几人的记载中大部分是“病/薨/卒”,有的加上了“ 未至”,荀彧是个例外,明确地写出了地点。


对比郭嘉传,如果他死在途中,我觉得陈寿更可能换一种与以上类似的写法,比如“自柳城还,道病笃……薨。临其丧……”


另外,下一句也很关键:太祖问疾者交错


我想象中,如果行军,曹郭二人必定相隔不远,不太会出现“问疾者交错”的景象。若两人相隔不过三五分钟的路程,“问疾者交错”就比较违和了:得多少人问疾才能在这么短的路上一直“交错”下去啊……这种场景更像是出现在军队已经入城,二人各处一处,曹操军政缠身无法亲临郭嘉卧病处,心里又十万个放不下,所以才不停的派人去问。


所以我个人猜测,郭嘉也不是死于回军途中不知何处的某地。




现在讨论易水。按道理讲,易水也属于回军途中的某地,可是这个地点比较特殊,不仅不能排除,反而还非常值得深究。


易,这个地方的特殊之处有以下几点:


1. 武帝纪有明确记载:



十一月至易水,代郡乌丸行单于普富卢、上郡乌丸行单于那楼将其名王来贺。



这样到了易水之后,曹操是很忙的,这个背景符合刚才“问疾者交错”的猜想。


2. 三国演义里把郭嘉之死放在易州。罗贯中离这段历史发生时毕竟比我们早那么一点点。。。可能会看到我们看不到的野史或者听到相关的民间传说?


3. 传说2005年易县发现了郭嘉墓,然而查不到靠谱的官方信息,只是传说。


对于郭嘉死在易水的说法,我觉得不是没有可能的。以前的脑洞里也把奉孝的便当安排在这里过。






然而我现在倒有点倾向于郭嘉死在邺城。


原因很简单,还是那四个字:“自柳城还”。


“还”后面省略了一切地点。为什么能省略呢,哪个地点可以省略呢?


我觉得最可能的还是邺城。从邺城出发,当然是回到邺城,省略没毛病。


有什么证据可以支持呢?有的。


荀攸传裴注引魏书:



魏书曰:太祖自柳城还过攸舍,称述攸前后谋谟劳勋,曰:“今天下事略已定矣,孤原与贤士大夫共飨其劳。昔高祖使张子房自择邑三万户,今孤亦欲君自择所封焉。”



同样,“还”字后省略了地点,但是“过攸舍”就说明问题了。


集解荀彧传卢弼注,《御览·一百八十一》引《荀氏家传》:



太祖既定冀州,为公起大第于邺,诸将各以功次受居第。太祖亲游之,笑曰:“此亦六勋之差。”



曹操建安九年平定冀州之后,荀彧常驻许都,曹操尚且要给他在邺城盖房子,而“军师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荀攸功劳仅次于荀彧,曹操当然会给他也在邺城盖房子。所以所过“攸宅”必然在邺城,退一万步讲也可能在颍阴或许都,至少不可能在易县。


其次,邺城比易县更加符合“问疾者交错”的背景:曹军新还,曹操忙着封功臣,忙着上表,不能亲临郭家宅探病,情理之中。


最后,本传裴注引魏书曹操请封郭嘉表:



方将表显,短命早终。



我认为曹操绝对不是在说虚词美言,他真的是在郭嘉还活着的时候就想好给他“ 要”怎样的封赏了。强行解读一下,既然郭嘉死之前曹操已经要为他请封了,结果他突然就去世了,这种事情发生在回军路上缺水严寒等种种艰险环境下的可能性,是不是比在大部队安全回到邺城后的可能性小一点。。。


三国志魏书中我还找到两个人是回到大本营后死掉的。


曹真



真病还洛阳,帝自幸其第省疾。真薨,谥曰元侯。



夏侯尚



六年,尚疾笃,还京都,帝数临幸,执手涕泣。尚薨,谥曰悼侯。



然而他们的情况和郭嘉还不一样,他们是先得重病,然后调回洛阳,然后病死。而郭嘉是



“年三十八,自柳城还,疾笃,太祖问疾者交错。及薨,临其丧,哀甚,谓荀攸等曰。。。



如果真是邺城,那也是先回到邺城,再生重病,然后去世。


另外“及薨,临其丧,哀甚,谓荀攸等曰”的描述,我也觉得更符合大本营邺城的环境。因为“及薨”和“临其丧”之间没有一个还葬某处的过程,所以不管是哪里,应该都是就地发丧埋葬。我总觉得邺城比较靠谱,然而易县也不能排除。


用曹操两封与荀彧追伤郭嘉书验证也没有什么作用。发丧时荀彧不在,写信也说明荀彧不在曹操身边——因为荀彧在许都而曹操不在。


关于郭嘉死在邺城的假说的唯一问题是:时间。


郭嘉传说他终年三十八岁。古人虚岁纪年,与我们周岁纪年有两个不同, 一个是一出生就是一岁,另一个是过了新的一年直接就涨一岁,没有生日的概念。特别是汉末时期,甚至没有过生日的记载。而如果郭嘉死在邺城,那时间就是建安十三年而不是建安十二年。


三国志武帝纪:



十三年春正月,公还邺。



建安十三年郭嘉三十八岁的话,生于汉灵帝建宁四年(171年)。如果是死在易县等回到邺城之前的地方,则生于汉灵帝建宁三年(170年)。


看起来没什么大区别。可是:



傅子曰:嘉少有远量。汉末天下将乱。自弱冠匿名迹,密交结英隽,不与俗接,故时人多莫知,惟识达者奇之。年二十七,辟司徒府。



年二十七看不出来什么,建安元年、二年都是赵温做司徒。


可是“汉末天下将乱。自弱冠匿名迹”呢?


按上述假设来计算,郭嘉虚岁二十岁弱冠时,时间上的两种可能性分别是189年和190年。


189年是中平六年,四月灵帝死,八月何进被杀,九月董卓废少帝,十月杀 何太后,各地起义兵。190年已经是初平元年了,正月袁绍作盟主,二月董卓就一路烧杀抢掠去迁都长安了。


三国志董卓传:



尝遣军到阳城。时适二月社,民各在其社下,悉就断其男子头,驾其车牛,载其妇女财物,以所断头系车辕轴,连轸而还洛,云攻贼大获,称万岁。入开阳城门,焚烧其头,以妇女与甲兵为婢妾。至于奸乱宫人公主。其凶逆如此。



而阳城离阳翟有多近我们来看看地图:



郭嘉如果死于邺城,初平元年(190年)才20岁,这个时候董卓军都到隔壁烧杀抢掠了,显然不是天下将”乱的节奏——天下已然乱了,要是郭嘉这时才“匿名迹,密交结英俊”,实在称不上“少有远量”,所以时间上有点晚,不是很合适。如果提前一年到中平六年(189年),灵帝刚死,何进丧命,董卓进京,说天下“将乱”就比较合适了。


也就是说,时间上来看,郭嘉死于邺城的可能性小于易县等其他地方。


所以。。。郭嘉到底死在哪里?


答曰:这是个好问题(滚!(ノ`Д)ノ


这篇文章好乱,还没个结论,只是在来回讲废话,考据真的好难。感谢能坚持看到这里的小伙伴。笔芯~

评论

热度(147)

  1. 共8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